-
- 法官对自己的判决迷一样自信,为何屡屡遭遇舆论的一致翻车
- 昨天,本号转发了“北京日报”、“澎湃新闻”发表的“儿子被欺负爸爸拦截同学被拘10天,提起行政诉讼被法院驳回”一案以及网友评论留言(详见《家长校门口拦住欺负儿子的同学问话被拘留10天,法院判决拘留合法,评论区炸锅》一文)。孩子在学校遭遇霸凌历来是社会的敏感神经,如何避免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防微杜渐。关于这个案件的热议,正在各自媒体及留言区热烈展开,却少有支持法院如此判决结果的。犹如昨天烟语君在文中说过...
-
- 女格斗运动员“怕把他打残废”而遭强制猥亵,说好的防身术呢
- 近日,“女格斗运动员回应遭男子猥亵”话题受到关注。9月7日,“@警民直通车-静安”发布警情通报称,一男子因强制猥亵他人被依法刑事拘留。经查,9月5日3时许,周某(男,23岁)酒后在茂名北路某超市门口对一女子实施了强制猥亵行为。当日,周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当事女子社交平台显示,其本人系一名综合格斗运动员,多次参加综合格斗比赛,曾被打致右侧眼眶内侧壁骨折,仍未放弃综合格斗。据媒体消息,她是运动员出...
-
- 最高检连续发文纠正唯数据唯指标问题,评论区一片叫好声
- 自从2023年新一届最高检察院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已经多次公开发文强调,“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指标背后的司法理念、司法规律、司法价值,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指标,更不能盲目攀比、走极端。”,最近更是连续发文强调,要“下决心纠正不同程度存在的唯数据、唯指标问题,调整、改变简单以数据进行考核管理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修订后《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精简为46项,引导...
-
- 从女法官遇害案中的挂床现象,说说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证据造假问题
- 网上有一种说法,中国的法庭,是骗子的江湖,谎言的天堂。造成如此的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有人归咎于国内没有藐视法庭罪,有人归咎于法律行业本身就没带好头,有人归咎于社会现实是诚信守法意识太低,还有人归咎于司法机构及人员脱不开各种利益羁绊难以执法必严......还有一种说法是,越是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越是虚假陈述、虚假证据的重灾区,例如民间借贷案件。通常不过是一张借(欠)条、一张收据就可以证明的法律关系...
-
- 女法官遇害的如潮评议说明,司法公开已经刻不容缓
- 犹如昨天文章《没有现成案例的“车撞狗”交通事故,换个法官调解结案》写的,很多法律人主张法律行业精英化、神秘化,认为司法诉讼只能由少数专业人士参与,广大案件当事人及社会大众,只有服从的份儿;认为司法结果只要挂上“依法办案”加上“司法权威”,就代表着公平裁判,当事人就应该信服......这些人,俨然不明白,法律服务也好,司法诉讼也好,让社会大众看不到裁判过程,看不清诉讼流程,看不明白裁判结果,后果就...
-
- 名校法律硕士考法院劳务派遣雇员,不少网友却认为值
- 劳务派遣的司法雇员,是近些年新兴的司法系统用工形式,民间流传的称谓是临时工,而且是劳动关系、待遇保障等不在法院而在劳务派遣公司的那种。4月26日,杭州政兴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派遣到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工作的司法雇员4名,根据招录告示,此次计划招聘的A类司法雇员3名、B类司法雇员,主要从事在法官指导下的司法辅助性工作以及法院、法官交办的其他工作,均是以以劳务派遣用...
-
- 离婚有多难?结婚15年的丈夫是用假身份的逃犯,还是离不了
- 7月15日,“检察日报·政和周刊”发表了一篇《结婚15年的丈夫是逃犯,这婚为何还离不了?》的检察案例文章,在宣传检察机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检护民生”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现在离婚有多难的社会问题。根据报道,2008年12月,王兰与自称“张强”的男子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2023年1月,“张强”因涉嫌强奸罪被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王兰这才发现丈夫的真实姓名为张刚(化名)。原来,2003年11月,...
-
- 立案登记制,不该成了飘忽不定的“一院一个样”、“一案一个样”
-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刑事自诉案件的起诉状后,只是对立案材料进行法律规定的形式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七日内登记立案,让案件进入法定审限的法院审判系统。与“立案登记制”相对应的是我国法院沿用了几十年的“立案审查制”,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包括原被告主体资格、案件法律关系、诉讼请求、证据材料以及管辖权等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行决定是否受理。20...
-
- 民商事案件中,最大的法律其实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尽管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阐述,烟语君不是律师,不承接法律业务,也不负责推荐律师,但架不住天天撰写法律文章,还是有很多网友添加为好友前来咨询法律问题、诉讼困惑,甚至还有要求爆料案件不公的。对于前来要求爆料的,烟语君的答复都是,按照规定,自媒体是没有采访权、报道权的,有的,只是公开信息的转载权、社会事件的评论权而已。仅凭网友的一面之词,或是个人理解,就在文章写成认定事实的话,虽然本号影响力有限,但对于...
-
- 案例再次说明,敢去涉及行贿、虚假诉讼的律师,都不是一般人
- 最近,连续发生了几起律师被控犯罪的刑事案件,各种原因造成的,案件涉案家属或是辩护律师或是支持方阵,纷纷将原本应该公开审理、庭审直播的法庭辩护搬到了网络上。每个案件的审理,都会引来一大批的围观者、热议者。一些法律自媒体,甚至没有见过法院的裁判文书,就根据那些不赞同指控内容的自媒体文章,纷纷发表着不够罪的法律观点,甚至还有人喊出了此案“事关几十万律师正当执业安危”、“要为律师的正当执业权利而坚持到底...
-
- 当司法资源成为稀缺,“从快处理”成为恩惠,行贿受贿便随之而来
- 现在打一场官司需要多久?以民事诉讼为例,按照《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司法文件的规定,一审立案审查是七天,申请诉前保全是48小时,诉前调解是一个月,普通程序一审期限是六个月,简易程序是三个月,小额诉讼程序两个月,上诉立案审查是五天,二审期限是三个月......以上这些尽管都是法律规定,可并不代表就是司法现实,司法机关会按此执行和给你落实。详见本号的《一个案子的一生:2021年6月网上立案,至今没...
-
- 司法要相信媒体的识别力,不要动辄以“干扰诉讼”排斥监督
- 近日,法律圈两个新闻最火,一是青海一地方上下级法院被指“垂帘听审”事件(详见《究竟是上级法官“遥控”指挥一审,还是“依规指导审判工作”,该听谁的?》一文,内容就不复述了),一是广东一法院院长作出的判决醉驾被告人无罪的“暖心判决”(详见《近日火遍全网的醉驾无罪判决:民生不易,对那些弱势群体,应该心怀悲悯,多一些宽容》,内容也不复述了)。同样是法院的做法或裁判,从媒体报道及评论区留言看,网上及媒体对...
-
- 网传判决书有一千多次错误?司法裁判文书要不要向社会公开
- 5月2日,公众号“庭审解说”发文《判决书被指出现1000多处错误》,文中转发了一份某法院2020年8月30日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书。图片来自“庭审解说”根据笔者统计,这份129页的判决书中,大量出现了标点符号错误、人名指称错误、词语重复或漏字、隐名化处理不全、法律条文名称错误等等,共计1342处。最为离奇的是,“本院认为”中的法律适用,居然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多少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
- 如此司法死循环,多少人深陷无奈,甚至被逼违规违法
- 今天,亲戚有个案子,物业公司提供了对方的名字、住址及身份证号码,写好了诉状,准备向法院起诉,可苦于没有被告的身份证信息。烟语君遂拨通了当地法院的立案庭电话,询问这种情况如何立案。接电话的女性工作人员一听,立马回复:立案必须提供被告的身份证信息!烟语君继续提问,是不是可以申请法院帮助核实查询?工作人员答复:法院不负责提供查询,想要查询去找律师!烟语君继续问道,这个案件很简单,不需要律师代理,如果让...
-
- 学生仗义与醉汉冲突案,具体案例比电影宣传更有法治教育意义
- 近日,一则《醉汉进校园骚扰女生掐脖男生,男生反击被刑拘,最新消息是...》(点击蓝字可阅读)的新闻,让正当防卫制度在具体司法案件中的运用,再次引发了舆论热议。最新的消息是,根据4月17日“澎湃新闻”《与醉汉冲突被刑拘的学生回家后,“话变少了”》(点击蓝字可阅读)一文的报道,事件经媒体报道引发关注后,案件被提级办理,男生父亲的取保候审申请获批。尽管这个案件至今尚无结论,但媒体报道的信息却可以透露出...